当前位置:园林网 > 园林新闻 > 浙江园林 > 正文

仙居以坚实行动迈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步伐

发表时间:2019-08-08 作者:浙江省林业厅 资料来源:省林业局
放大 | 缩小
1572673  365园林网8月8日消息:

  2019年上半年,仙居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化认识,强化推动,城乡绿化美化明显提升,生态文化丰富多彩,创建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增绿提质,绿美城乡建设更加宜居

  上半年,紧抓绿化造林季节,深挖潜力,高标准推进国土绿化,打造更加宜居的绿美城乡。城区绿化美化全面提升。大力度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边角地处置工程,对城区闲置的边角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制定具体方案,实施精准整治,将闲置地改造成公园绿地或停车场,变“闲”为“绿”,绿化美化城区环境,建成微绿地、绿荫停车场18处,城区“被遗忘的角落”实现成功转型、华丽转身;精心设计,高标准完成二中东路、南五路、艺城路等城区道路绿化9000米。据统计,上半年城区新增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160亩。乡村绿化美化深入开展。结合“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A级景区村庄创建”等各专项工作,深入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一村万树”建设,高水平推进乡村绿化。湫山、官路、大战三个乡镇省级森林城镇创建通过省市预检,新建森林村庄8个,完成“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2个、推进村建设30个。森林廊道工程加快实施。以精品示范线、特色景观线、标准生态线创建为载体,建设生态绿廊,实施公路绿化12.3公里;以全国中小河流整治综合试点项目和永安溪综合治理项目为载体,营造森林水岸,实施永安溪主河道及各支流沿线绿化48.7公里;继续推进美丽绿道建设,完成永安溪绿道三期绿化配套建设,新建永安溪、十三都坑等沿溪生态绿道15.75公里;完成二中东路、安洲街道坚固墓区“青山白化”治理,共种植树苗10395株。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持续推进。以城镇及景区周边、干线通道两侧山体、永安溪滩林为重点区域,着力建设一批集景观、生态、富民于一体的珍贵彩色森林。全县实施平原绿化920亩,完成造林更新3000亩,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30%、100%。新植珍贵树42万株,完成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4700亩,建设彩色健康(珍贵)森林7353亩,新建珍贵树示范林4片、示范单位5个、示范点(村)4个。

 彰显特色,森林生态文化更具魅力

  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继续推进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及仙居生物多样性科教中心建设,在步路乡杨梅产业园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杨梅科普学院。开展生态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安洲小学举办《共享蝴蝶之美,感受自然奥秘》专题讲座,在18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植树活动、植树节主题班会课、“保护古树群,向春天报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将爱绿、护绿、亲绿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共同浇灌“绿色”的参天大树。组织开展生态文化节庆活动。举办了2019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暨第22届中国·仙居杨梅节、浙江省“森林消防宣传日”、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安岭乡第六届“斗茶大赛”、“桃源雅集”、横溪·白冠山首届杜鹃花节、2019仙居县“全民饮茶日”等系列生态文化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喜闻乐见,焕发了仙居生态文化魅力。

  广泛发动,合力创森氛围更加浓厚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蓬勃开展。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在G351国道南侧组织开展县四套班子领导义务植树活动,引领全民植绿护绿,合力共创国家森林城市。在义务植树节前后,各乡镇、街道和县级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在校师生等共同参与,相继开展仙居县“青春绿海”行动暨2019年青少年植绿护水大会战、“新添一片绿 共建巾帼林”、“党性与小树共成长”、“守护灵江源 增绿大花园”等形式多样的主题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在城镇、村庄、学校、永安溪畔等地植绿护绿,呈现出人人努力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贡献力量,处处为仙乡大地增绿增美的生动局面。加强创森动态宣传。今年以来,编印创森工作简报17期,并在《今日仙居》报、省市林业网、微信公众号、仙居发布网等媒体上发表创森文章图片,及时宣传交流创森做法经验;组织开展创森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创森知识进两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万人签名、纪念植树节40周年等系列宣传活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发放创森知识手册和创森倡议书1万余份,开展义务植树系列宣传活动,共同营造“创森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的浓厚社会氛围,掀起仙居县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潮。

(仙居县林业局)



分享到:




【园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园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园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园林网联系。

公众号
 
手机版
365园林网官方微信
 
365园林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