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园林网 > 园林新闻 > 浙江园林 > 正文

武义:美丽经济促增收 山水筑梦“点绿成金”

发表时间:2019-07-30 作者:浙江省林业厅 资料来源:武义县融媒体中心
放大 | 缩小
897196  365园林网7月30日消息:

  山水筑梦,点绿成金,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串联起生态、景点、民俗、村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等资源,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大景区”,推进“美丽乡村”释放出“美丽经济”。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美丽经济,带动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美丽经济正成为武义县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

  生态资源发展美丽经济

  近日,在武义大田乡徐村的有机蓝莓基地里,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前来采摘蓝莓的游客络绎不绝。基地主人张群英介绍,今年她在对蓝莓进行有机培育的基础上,还引入富含矿物质的矿泉水进行浇灌,蓝莓的品质提升了一大截。优质的蓝莓引得上海、温州、杭州等地游客纷至沓来,还有不少超市前来订购,产品供不应求。

  每当夏日,十里荷花景区里,粉红色、洁白色的荷花绽放之时,总能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留念。十里荷花不仅给游客们带去了视觉上的享受,也给江下村的村民们带去了致富门路。“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赏荷,品尝荷花盛宴,参与宣莲生产制作全过程,体验山野采摘水果的乐趣,享受宣平溪潺潺流水垂钓的闲趣。”前来游玩的游客陈女士说道。江下村作为畲族聚居村,自2013年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农家乐数量便逐年增加,目前全村已经有20多家农家乐,客房130多间,床位260多个。柳城畲族镇还积极引导镇域内农户发展宣莲种植,与江下、白马下、下湖源等民族村串联成畲族特色观光点。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武义县依托当地良好生态资源,围绕建设“有机农业第一县”目标,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培育有机农业品牌。在制订《有机茶生产地方标准》《无公害武义宣莲》等11个地方农业标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茶叶、优质水果、食用菌、蔬菜和畜牧业等有机产业优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被列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

  为了把控药材的质量,寿仙谷按照国际有机产品的标准,在武义县源口、刘秀垄、尖坑村等地建立3000多亩铁皮石斛、原木赤灵芝、藏红花等名贵中药材标准化仿野生栽培基地,形成高效生态低碳的循环栽培模式,实现一整套完善的有机中药产业链。

  “武义是国内较早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县域之一,有机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发展有机茶、有机国药、有机山稻、有机高山蔬菜等一系列有机农产品,我们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融合助推美丽经济

  走进骆驼九龙黑茶养生文化园,浓郁的异域风情便扑面而来,驼铃声声、看到丝路悠悠。“骆驼九龙黑茶养生文化园今年以来成为游客打卡网红地,暑期每天都接待来自各地的观光游客和社会实践团体。”武义骆驼九龙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斌凯说。

  骆驼九龙黑茶养生文化园以黑茶加工观光线为核心,配有黑茶制作体验区、茶文化博物馆、茶膳美食餐厅、品茗休闲区、西域风情街、塞外风情景观、火车茶吧等功能区块,使文化园成为以“黑茶养生文化”为主题,以“丝路文化”为特色的,集茶文化传播、培训、住宿、茶餐饮、教育、体验、购物和休闲为一体,让每一个不曾到过边疆的人都能体验到黑茶文化带来的独特韵味,目前已成为国家AAA景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国茶旅精品线。公司董事长祝雅松表示,发展工业旅游项目,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融入“养生武义”旅游概念的大框架中,增加区域旅游新热点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武义县依托“绿色”基底,力促旅游服务业不断升级。温泉小镇、畲乡古镇、田园美镇、桃源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呈现比学赶超态势。县域内推进的34个重点旅游项目,成功创建牛头山5A级、璟园4A级及骆驼九龙3A级景区。武义县抓住全省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契机,因地制宜对村庄进行景区化改造,对设施进行旅游化配置,对城乡公路进行精品化提升,以点带面打造美丽村庄、美丽公路、美丽田园。创建了坛头村、东垄村等19个A级景区村庄。据了解,到2020年,全县将创成A级景区村庄100个以上,新建精品线20条、精品村110个、秀美村190个、绿道50公里以上。

  举办草坪婚礼、拍婚纱照、开同学会、办生日派对……位于大田乡大公山的“一水间”民宿,是武义县精品民宿的佼佼者,更是金华周边地区游客心中的“网红”。

  “一水间” 建于2014年,在那之前,这里是臭气熏天的养鸭场、养鹅场,污水直排河道,环境恶劣。如今,这里水清岸美,与雅致的民宿构成了一幅安逸闲适的画卷。据悉,“一水间”开业仅一年就获得了浙江省精品民宿、金华市最美民宿等荣誉。

  一水间民宿

  拥有绿水青山的同时,“一水间”也带动全村发展经济。大公山村以前是经济薄弱村,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5万元,得益于农村产业融合用地政策,“一水间”使大公山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至10万元。同时“一水间”也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一水间”的示范引领也带动了全乡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发展,目前大田乡已有民宿13家。

  民宿热还拉动了大田乡村民的农副产品收入。当地一位蓝莓种植户介绍,住宿的游客一般都会采购一些当地特产,如蓝莓酱、蓝莓酒等,一买就是两三百元。

  有了景区做旅游龙头,周边村庄加入到经营山水的实践中来,村民们更是尝到了旅游产业扶贫的甜头。如今,武义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有20多个特色乡村旅游村、农家乐2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

  “产业要融合,保证美丽经济产品的有效供给。”武义县传统的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正向精品民宿转型,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打通价值链、提升附加值。通过项目扶持、基础提升,当地还将引导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加快转化为美丽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社会资本、股份运作、引入众筹……更多的发展模式也将被探索,吸引社会资本与农户共享发展的红利。

(武义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瀚)



分享到:




【园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园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园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园林网联系。

公众号
 
手机版
365园林网官方微信
 
365园林网手机版